大地回春,農事漸起。眼下正是大棚育苗的好時節(jié),應縣各地搶抓農時,積極推進育苗工作,為春耕生產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
在應縣南河種鎮(zhèn)鑫碩豐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有一臺叫做“全自動育苗播種機”的設備正在高速運轉,從基質填充、精準打孔,到播種覆土一氣呵成,每小時可育苗完成400多盤,相當于20多個熟練工人的工作量。

在自動化育苗播種機的轟鳴聲中,工人們在流水線旁有序作業(yè),或檢查苗盤基質填充厚度,或將苗盤一個個擺放整齊,“科技賦能”與勤勞雙手,共同譜寫了春耕備耕“新序曲”。該合作社工作人員趙翠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:“今年是第一年開始用,不僅省人工,種子播得準確,而且比去年育苗省勁,也育得快?!?/p>

應縣鑫碩豐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搶抓農時、精心培育各類幼苗,目前,已培育甘藍、西瓜、椒類等優(yōu)質果蔬種苗9萬多盤,完成了5000多畝地的育苗訂單。第一批蔬菜幼苗已逐漸破土而出,進入到幼苗管護的關鍵期,工作人員熟練地進行擺盤、澆水、施肥、移苗……精心呵護著每一株幼苗茁壯生長。據(jù)該合作社技術員王殿策介紹說:“沒出苗之前主要就是看溫度濕度,溫度達到25℃到30℃,出苗率很好,再到了后期苗出了以后主要就是控溫,不讓溫度高了,讓苗壯苗旺,發(fā)到農民的手里?!?/p>

為了提高育苗質量和效率,合作社還引進水肥一體化、溫控等智能化設備,可以精準調控大棚內的溫度、濕度,確保菜苗在最適宜的環(huán)境中生長。合作社負責人劉海兵說:“我們引進的是全自動灑水,它的好處是灑水均勻,高度密度全部相當均勻,提高出苗率,節(jié)約人工,減少一部分開支,都是相當好的。在5月1日到5月15日左右就準備出苗了,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多一點,有周邊縣城包括渾源、懷仁、山陰等地?!?/p>

棚外春風拂面,棚內生機盎然。作為晉北設施農業(yè)先行區(qū),應縣以科技育苗為突破口,通過智能化設備應用、集約化生產管理和全產業(yè)鏈布局,為春耕備耕注入強勁動能,一抹抹“春色”正逐步從育苗大棚向廣袤田野無限延展。(張智宙?張小菊?李子宣?朱怡)